5月的卫报2015春拍大观夜场上,李可染的大型作品《井冈山》以1.265亿元成交。经过数十次竞拍,《井冈山》也创下了嘉德作品的最佳拍卖纪录。面对李可染作品日益飙升的价格,雅昌先生更爱自己的“牛”,而不是丈夫的山水。据说写牛也是写人,也是写画家本人。这是一种高于绘画本身的精神。
写在前面
1947年,经徐悲鸿先生介绍,李可染终于有幸拜齐白石为师。白石曾为李氏的《耙草休牛》作跋。老人写道:“作品做工用心、用心,无愧于干嘉之后继任的大师们。”玉道婆可染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仅勤奋,而且深思熟虑。
李可染跟齐大师相处了10年。他每天为老人打磨墨纸,看着齐老爷子画画。白石老人的花卉没有一笔一画,但他仔细研究了齐先生的绘画态度、笔墨方法、磅礴的立意、豪放独创的精神。
齐白石曾送给可染一枚构思巧妙的印章“树下童子”,意思是树下的人。白石老人将印章交给可染时,告诉可染两句古话:“梅花不剪冠,瓜田不收鞋”。选择这个印章的意思是“不需要修剪皇冠”,保持身体清洁和自给自足是一个人的本性。
1957年,可兰访问德国期间,97岁的白石突然去世。可然没能及时赶回来参加葬礼,没能尽到弟子之谊,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悲红画马,白石画虾,柯染牛,久禅画鹰,黄胄画驴。它们都已成为时代的印记,深深铭刻在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上。
李可染
李可染在《自传提纲》中说,1942年,他住在重庆金刚坡脚下的一个农民家里,“开始画水墨山水和水牛”。
“开始”这个词并不十分确切:1993年7月在台北举办李可染纪念展时,李可染的老同学田新农在艺校老校友聚会上回忆道:1936年,李可染在徐州人民任教时,田玉观担任教育科长、画研究会导师时,送给他一幅名为《春田田园图》的画,田心农一边看老师一边画的。它画在一大张西湖宣纸上,画着简单的图画。寥寥几笔,画出了水牛和牧童的形象。田心农非常珍惜这幅画,一直随身携带。抗战结束后,他去了南京,又去了台湾,后来又被人欺骗。
李可染归牧45.5cm×83.5cm
不过,说它“始于”重庆也不无道理,因为此时画家的心境与他早期在徐州时的心境截然不同。 1937年七七事变后,农历末日,侵略者的炮火逼近徐州。李可染和四姐李琬盛装打扮,走在从陇海路到西安的路上。次年赴武汉参加军委政治部三厅美术展览。工厂,投身于抗敌救国的洪流中,画大幅油画参与保卫武汉。随后,途经长沙、湘潭、桂林、贵阳,最后抵达重庆。战争一路持续。看着一座座大城市的倒塌,贫苦百姓流落深谷,李可染满腔怒火,在街头留下了与李阳的合影。巨幅壁画号召人民奋起保卫祖国,不做顺从的公民,也不做叛徒,而要做抗敌保国的英雄。他还用漫画武器揭露了日本兽兵杀人竞赛的罪行。到达重庆后,他经历了日本飞机的大轰炸,并从老乡那里得知妻子苏娥在上海病逝。一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国难、家仇在他心中搅动。
李可染回归放牧图49厘米×79厘米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心态下,当他在重庆金刚坡脚下的农家院与牛亲密接触时,他心里感慨万千:“我家就在牛棚旁边。大绿牛,我早上起床刷牙的时候就看到了它,晚上我也能清楚地听到它喘气、吃草、抓蹄子、啃蹄子的声音。”他由此建立了联系。他说:“牛是几千年来的农业英雄,一生辛苦劳作,死后也不浪费皮骨肉。鲁迅先生曾有一副对联“躬身甘愿”。郭先生曾经写过《水牛颂》一文,也说牛应该被称为“国兽”。我也喜欢(或者应该说是崇拜)的形象和精神牛,所以我开始用墨水画牛。”
李可染俏皮自然美71.5厘米×39.5厘米
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现在从牛的习惯中体会到了自己向往的那种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勇气。他在1962年写的《五牛图》中写道:“牛也是力大无穷的,它们对孩子低头,不炫耀自己的力量,一生辛苦劳作,从事农耕,不拿任何东西。”性情温和,时而凶猛,步步不差,皮包骨,无不花哨的描述,崇尚其性,爱其形,故而乐此不疲。写关于 它。”这是李可染笔下的牛,也是他心中的牛。他很喜欢牛,甚至称它们为“十牛堂”。 “正如工作室的名字一样。
李可染 牧牛 34cm×67cm1947年
可以参考的是郭沫若1942年5月写的《水牛颂》,李可染1982年在银幕上录制了主要部分:“水牛啊水牛,你最可爱了,你有中国风。” ,中国风,坚忍,坚强,无私,宽广,从容,温柔,你再怎么努力,你也能忍住,你也能坚持。不要呼吸,你的脚像彩虹一样大,像大海一样大,在世界各地徘徊。
你对人有功德,对物无害。你这辈子就得被宰了。你的筋肉肺肝是给人做饭的,你的皮骨蹄牙是给人穿的。你将牺牲你的生命和死亡。你们将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无怨无悔。你是和平劳动的象征,你大块奉献,水牛水牛,你是最可爱的。 ”
李可染暮韵图51cm×84cm
郭沫若的牛是中国的“国兽”、“百兽中最厉害的动物”。在中外文学艺术史上,我们从未见过对牛有如此高的评价。它出现在动乱、国难时期,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当时文人墨客的相似感受,塑造了李可染笔下的水牛形象。画家和鉴赏家们也在同一时代背景下共同创作了这一照亮艺术史的形象。李可染笔下的牛,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是情感与志向的统一。写牛也是写人,写画家本人。
李可染《二牛》35cm×100cm1948年
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牛是人类最重要的动物朋友和生产劳动的有力助手。新石器时代早期,长江下游地区饲养水牛,北方地区饲养黄牛。
李可染童趣图34.5cm×22.5cm
牛是明星。二十八星座中,玄武七星座之一的牵牛星和天琴座的织女星,在中国民间传说中被描述为矢志不渝的爱情故事,跨越千年,流传至今。牛很早就进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创作。唐宋时期,有一批善于画牛的画家。
牛、羊等动物形象出现在早期的山水画中。晋代有石道硕,善画牛。梁代范长寿学张僧繇绘画技法,“知风俗风尚,画田野景物人物,无不感慨万千……有房屋,有牧场,有牛,羊、鸡、狗、草、水、动作、姿态、生意。(《宣和画册》卷一)梁代画家表现了放牧、饮水的动作,反映了伴随着这种发展,唐宋画家有了更大的发展。
唐代著名的画牛画家有韩湉、戴嵩及其弟弟戴彝、韦无衣、李健、张辅等人。现存韩滉作品《五牛》,画于白麻纸上,现藏故宫博物院。是唐代绘画的代表作。
五朝时,道士李归真善画牛、虎。宋代,故宫保存有他的《牛过水》、《孤影牛》、《奶牛》等画作。罗塞翁擅长画羊和牛。山水画家董源也画过牛。
李可染无腔53.5cm×95.5cm
宋代是动物题材创作的鼎盛时期,以马、牛的作品最为成功。宋代绘画史书认为,牛、马等动物的性质符合天地之道:“干似天,天动有力,故为马(干卦);坤象。”似地,地有重任,听话,故为牛(坤卦),宇宙之大,以象为重。和影响深远,可见取自《易》《岁卦》(《宣和画书》卷十三)。
宋代专画牛或兼画牛的画家有:颜苏、徐道宁、孙克源、朱毅、朱英、甄惠、齐旭、邱士元、裴文、胡九龄等。 《画传补》称李唐为“最工画家”,还有颜慈萍、颜慈玉兄弟等人。
唐宋时期牛题材绘画史料记载有:《放牛》、《牛渡》、《归牛》、《饮牛》、《放牛》、《白牛》、《牛犊(奶牛)》 )》、《戏剧》、《公牛图》、《公牛奔跑图》、《斗牛图》、《牛斗图》风暴》、《打虎图》、《映牛图》等
宋代美术史家欣喜地赞扬了画家对田园生活和牛群习性的细致观察和精妙表现。 《宣和画册》等书谈及一些人的画作:“(朱易)画夕阳芳草,独奏笛声,田野荒无人烟,无赶集之趣。” “(朱影)画的牛,画面极其精彩。”牛在草地上吃草、喝水、躺卧、奔跑、吃牛奶的山水画,都原汁原味。 “(邱士元)画的水牛,神似似,特别有趣。”不过,也有不同的评价,比如裴总的评价。文在《图画与知识》中这样评价他:
“他性格坚强,渲染严谨,也是这一代人中最好的。” 《宣和画书》批评他:“庸俗狂野”。 “(胡九龄)画水牛的笔力比裴氏弱,但别具意义。他性情潇洒,爱看牛倒影的样子,所以很多人称他为“”。
敦煌莫高窟的古代壁画中有《放牛图》和《挤牛奶图》,这只是以农业生产为题材的绘画。在唐宋画家的作品中,发展成为对田园生活的描写。牛的各个生态方面都成为欣赏的对象,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画家与观者共同徜徉在农舍之中,感受着。当时,画牛题材已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图案。 “家喻户晓”的胡九龄的《牛倒水》是一种流行风格,是从《牛过水》中牛倒映水中发展而来的。影子很有趣。李桂珍、齐旭等人都画过类似的题材。
李可染枕牛眠 43cm×43cm1948
古代一些画家还画过《百牛图》。宋代董逵在《百牛图书》中说:“一牛有百形,形不重,形不异,故形各异……”动静二境中,出现各种相貌,随时成形,宋代邓纯《画集》卷七记载,马本画百形。牛,数百头马、数百只羊等:“虽然极其复杂。 ,而且位置也不乱。”
您想知道家里的古董和手中的宝贝的年代吗?想了解当前市场价格吗?想快速出售您的房产却找不到合适的买家?
为使拍卖活动更加多元化、系统化,满足广大竞拍者的需求,本平台现面向国内艺术家、艺术品收藏家及爱好者征集拍品。具体要求如下:
(1)藏品类型:瓷器、玉器、瓷器、当代中国书画、书法、油画、水彩画、雕塑等。
(2)征集方式:委托拍卖作品高清照片(不小于2M)、作者、标题、尺寸、材质、年代、装裱状况、该拍品是否曾展出、起拍价(以便增加拍卖成功概率,请确认合理底价)等信息发送至邮箱,并在邮件中注明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艺术家简历、个展及参加群展、获奖及收藏等,编辑成txt文本格式,并连同拍卖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我们。
我们将对提交拍卖的作品进行专业筛选,然后确定该拍品是否进行拍卖。审核通过后,将决定委托拍卖作品是否需要直接发送至拍卖地址。
(三)拍卖品要求:所有提交拍卖的作品必须是真品,并须在七日内完成交付。